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读后感

走进《青铜葵花》:触摸苦难下的坚韧灵魂

2025-02-26 09:25:09 来源:边爪文案网

  翻开曹文轩先生的《青铜葵花》,就像踏入了一片被苦难浸泡,却又闪烁着人性光辉的土地。书中的每一个字都在倾诉生活的艰难,每一段情节都深深烙印着灵魂的坚韧。故事里的青铜和葵花,这两个孩子在苦难的泥沼中奋力挣扎,用他们的经历向我们展现了真正坚韧的模样。

走进《青铜葵花》:触摸苦难下的坚韧灵魂

  故事发生在宁静的大麦地。青铜,一个因儿时高烧而失去言语能力的乡村男孩,命运的残酷打击,没有磨灭他内心的善良与坚毅。葵花,一个跟随父亲来到乡村的城市女孩,在父亲意外离世后,被命运的巨手推向了未知的深渊。就在这时,青铜一家向她敞开了温暖的怀抱。从此,青铜与葵花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妹,在贫穷与苦难交织的岁月里,开启了相互扶持的人生旅程。

  贫穷,是笼罩在他们生活中的巨大阴影。青铜家的房子破旧不堪,墙壁上的泥灰大片剥落,露出里面的土坯,仿佛一阵风就能把它吹倒。一家人常常吃不饱饭,只能用粗茶淡饭勉强维持生命。穿的衣服也是缝缝补补多年,颜色早已褪去,满是补丁。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,青铜为了让葵花能够上学,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自己读书的机会。他默默地承担起家中繁重的农活和家务,无论是在烈日下除草、收割,还是在家里洗衣、做饭,他都做得认真细致,毫无怨言。

  寒冬腊月,天地间一片白茫茫,整个世界仿佛被一层厚厚的冰雪封印。青铜为了补贴家用,穿着单薄破旧的衣衫,在冰天雪地中艰难地叫卖芦花鞋。每迈出一步,寒风就像刀子一样割在他的脸上,双脚被冻得又红又肿,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疼,仿佛踩在尖锐的刀尖上。可他紧紧咬着牙关,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不屈的光芒。当最后一双鞋被买走,一位路人还在苦苦寻找时,青铜毫不犹豫地脱下自己脚上唯一的芦花鞋,赤着脚在雪地里拼命追赶,把鞋卖给对方。那一刻,贫穷带来的寒冷如恶魔般紧紧缠绕着他,但他心底的善良与坚韧却像熊熊燃烧的烈火,越烧越旺。

  葵花同样在苦难中展现出了超乎年龄的坚韧。为了给病重的奶奶治病,这个柔弱的小女孩瞒着家人,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江南捡银杏卖钱的艰难旅程。一路上,风餐露宿,她小小的身影在广袤的天地间显得那么渺小和无助。夜晚,她只能在破旧的庙宇中躲避风寒,饥饿和恐惧时刻伴随着她。但她从未有过一句抱怨,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:一定要为奶奶凑够治病的钱。在那漫长而艰辛的旅途中,她承受着生活的重重压力,却始终没有被打倒,用自己的行动完美诠释了坚韧的含义。

  在苦难的缝隙中,爱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,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。青铜对葵花的爱,是一种无私的守护。为了让葵花看到马戏表演,他让葵花骑在自己瘦弱的肩膀上,一站就是几个小时,直到累得瘫倒在地。他的肩膀或许并不宽厚,但却为葵花撑起了一片充满欢乐的天空。为了给葵花做一条漂亮的冰项链,在寒冷刺骨的冬天,他用舌头一下又一下地舔舐冰块,将晶莹的冰棱串成项链。每一次舔舐,刺骨的寒冷都让他浑身颤抖,但他的脑海中只有葵花在舞台上光彩照人的画面。这种爱,纯粹而炽热,没有一丝杂质,就像冬日里最温暖的阳光,温暖着葵花的内心。

  葵花对青铜的爱,则体现在她对青铜的理解与深深的依赖。放学后,她总是陪着青铜一起去放牛,帮着青铜做各种家务。在共同劳作的过程中,他们相互陪伴,彼此的情谊在辛勤的汗水中日益深厚。当青铜受到别人欺负时,葵花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维护他,小小的身躯里充满了保护哥哥的勇气和力量。当青铜为了让她上学而放弃自己的机会时,她在心中暗暗发誓,一定要努力学习,绝不辜负青铜的这份牺牲。他们之间的兄妹之情,超越了血缘的限制,是在苦难生活中相互依偎、彼此取暖的深厚情感。

  书中不仅有青铜与葵花之间的兄妹深情,还有整个大麦地村村民们对他们一家的关爱。当葵花被青铜家收养后,村民们纷纷伸出援手,送来了粮食、衣物等生活必需品。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,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帮助,却像一股股暖流,汇聚成了爱的海洋。这份来自邻里的关爱,让青铜一家在苦难中真切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,也为他们在苦难中坚守下去提供了强大的力量。

  在《青铜葵花》的世界里,我们看到了苦难的残酷,它让人们的生活充满了艰辛与无奈;但我们更看到了坚韧灵魂的伟大力量,它像一盏明灯,照亮了黑暗的角落,让人性的光辉在苦难中闪耀出更加夺目的光彩。青铜与葵花在贫穷与苦难的交织中,学会了坚强、善良、担当与奉献。他们的成长历程让我们深刻领悟到,灵魂的坚韧不会因为苦难而被磨灭,反而会在苦难的磨砺中更加熠熠生辉。

  合上书,《青铜葵花》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关于苦难与爱的故事,更是一次对灵魂坚韧的深刻探寻。它让我们明白,无论生活多么艰难,只要我们拥有坚韧的灵魂,心中充满爱,就能在困境中坚守希望,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。正如罗曼・罗兰所说:“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,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。” 希望我们都能从《青铜葵花》中汲取力量,在人生的道路上,勇敢地面对苦难,用坚韧的灵魂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。

编辑:文案小达人

相关阅读

《论语》读后感:在 “学而时习” 里,拾一份日常的清醒
晨起先煮了粥,趁锅上冒白汽的空当,顺手翻了翻案头的《论语》。“学而时习之” 几个字落在眼里,倒不像从前课堂上背的那样板正,反倒像灶上温着的水,慢慢漫过心尖 —— 这日子里的 “学” 与 “习”,原不

2025-08-18

《论语》读后感:重读 “君子” 二字,像与旧友围炉闲谈
秋夜凉了,翻出压在书架底的《论语》,指尖蹭过泛黄的纸页,停在 “君子” 那几章时,倒像推开了扇老木门 —— 屋里正燃着炭炉,旧友笑着往炉边挪了挪,要与我慢慢说些家常。

2025-08-18

读《笠翁对韵》有感:在平仄对仗里,触摸古人的文字匠心
初读《笠翁对韵》时,总觉得那些 “天对地,雨对风,大陆对长空” 的句子像孩童的拍手歌,读来朗朗上口,却不知其中藏着千年文字的密码。直到某个夏夜,在灯下反复吟咏 “云对雨,雪对风,晚照对晴空”

2025-08-05

翻开《笠翁对韵》,才算懂了汉语的对称之妙
案头的《笠翁对韵》被晨风吹得翻过两页,"天对地,雨对风,大陆对长空" 的字句落在晨光里,像颗颗圆润的珠子滚过青石板。这般熨帖的对应,藏着汉语最本真的韵律,非得亲手翻开这册书,才能撞见汉语对称之美

2025-08-05

《声律启蒙》读后感:不只是启蒙书,每句 “云对雨,雪对风” 里,都飘着过日子的烟火气
 灶台上的铝壶 “呜呜” 响起来时,我正对着《声律启蒙》的 “云对雨,雪对风” 发怔。水汽漫过眼镜片,恍惚看见奶奶系着蓝布围裙,在灶台前颠勺的样子 —— 她总说这书里的字,跟咱家锅碗瓢盆是一伙的。

2025-07-27

《声律启蒙》读后感:翻到泛黄的页脚才懂,这些韵脚不是枷锁,是给语言系的温柔铃铛
书架顶层那本蓝布封皮的《声律启蒙》,脊骨早裂开了缝。昨儿搬书时碰掉下来,哗啦啦散出夹在里头的蝉蜕 —— 是小学三年级的夏天,蹲在老槐树下捡的,如今脆得一碰就碎。

2025-07-27

《宋词三百首》读后感:春有百花秋有月,词里的四季比眼前的风景更动人
春分那日整理书橱,《宋词三百首》从高处滑下来, pages 间夹着的银杏叶标本飘落脚边。拾起时忽然想起 “绿杨烟外晓寒轻”,去年此时在城郊公园撞见的那株新柳,枝条明明更绿更软,却总觉得少了欧阳修笔下

2025-07-16

《宋词三百首》读后感:那些写尽悲欢的长短句,藏着中国人最细腻的心事
夜雨敲窗时总爱翻《宋词三百首》,墨迹在昏黄灯光下洇出温润的晕。指尖划过 "绿肥红瘦" 四个字,忽然想起去年暮春清晨,推开阳台门撞见满地黄瓣的惊愕 —— 原来千年前李清照蹲在海棠花前的轻叹,早把

2025-07-16

热门推荐

阅读排行

备案信息

备案号:皖ICP备2023010793号-2

友情链接
所有文章来源互联网,如有侵权联系删除。QQ:214042745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