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读后感

读《呼兰河传》,看见外婆鬓角的霜与我童年的糖

2025-03-16 15:36:19 来源:边爪文案网

  旧书摊上翻到《呼兰河传》时,樟木箱底的铁皮盒突然在记忆里叮咚作响。那是外婆的糖罐,藏在陪嫁的蓝布衫里,每次掀开都带着胰子味的香。

读《呼兰河传》,看见外婆鬓角的霜与我童年的糖

  外婆总说她的园子比呼兰河的还热闹。春分过后,她蹲在井台边择韭菜,鬓角的霜落在菜叶上,我总疑心那是昨夜的露水。"小馋猫,"她突然从围裙兜里摸出块水果糖,玻璃纸裹着的橘子味在阳光下晃啊晃,"等会儿帮外婆给茄子打杈。"那时不懂打杈是什么,只记得糖块在齿间碎成甜津津的河,外婆的银发沾着韭菜叶,像沾了雪的芦苇。

  铁皮盒里的糖永远有数。我换牙那年偷吃了三颗,被她逮个正着。"牙洞漏风要灌风的。"她举着顶针佯装要敲我,转身却从针线筐底下摸出半块芝麻酥——那是赶集时舍不得吃的零嘴。月光漫过窗棂时,她会讲年轻时的呼兰河,说冬天的冰面能走马车,说卖糖人的老头总在腊月二十三来巷口。"你外公走那年,"她忽然噤声,低头往我手心放了块薄荷糖,凉丝丝的甜里裹着没说完的话。

  去年整理遗物,蓝布衫里的铁皮盒还在,底层压着张泛黄的糖纸。原来她早知道我偷糖,每张糖纸都折得方方正正,像叠着数不清的黄昏。井台边的韭菜又绿了一茬,我终于懂得打杈是为了让茄子长得更壮,就像她把所有的甜都藏在粗糙的掌纹里,生怕我的童年长了虫。

  合上书时,窗外的梧桐叶正沙沙作响。呼兰河的水还在流,外婆鬓角的霜落在我三十岁的掌心,化开来,仍是那年橘子糖的味道。

编辑:文案小达人

相关阅读

《宋词三百首》读后感:春有百花秋有月,词里的四季比眼前的风景更动人
春分那日整理书橱,《宋词三百首》从高处滑下来, pages 间夹着的银杏叶标本飘落脚边。拾起时忽然想起 “绿杨烟外晓寒轻”,去年此时在城郊公园撞见的那株新柳,枝条明明更绿更软,却总觉得少了欧阳修笔下

2025-07-16

《宋词三百首》读后感:那些写尽悲欢的长短句,藏着中国人最细腻的心事
夜雨敲窗时总爱翻《宋词三百首》,墨迹在昏黄灯光下洇出温润的晕。指尖划过 "绿肥红瘦" 四个字,忽然想起去年暮春清晨,推开阳台门撞见满地黄瓣的惊愕 —— 原来千年前李清照蹲在海棠花前的轻叹,早把

2025-07-16

《唐诗三百首》读后感:从长安雪到江南雨,一卷诗里藏着中国人的精神故乡
初次翻开《唐诗三百首》时,总觉得那些平仄相间的句子里,藏着一个既熟悉又遥远的中国。长安的雪落在诗人的冠冕上,江南的雨打湿旅人的青衫,从塞北的黄沙到吴越的烟波,字里行间铺展的不仅是盛唐的山川形

2025-07-06

《唐诗三百首》读后感:当白发醉翁遇见少年游侠,诗行里藏着生命的千万种模样
翻开《唐诗三百首》,就像推开了一扇通往大唐的门,门里有白发醉翁的沧桑感慨,有少年游侠的意气风发,还有无数种生命的模样在诗行中绽放。

2025-07-06

《中国民间故事》:在神话与现实交织处看见民族根脉
翻开《中国民间故事》,女娲抟土造人的瑰丽想象与陕北窑洞前老人讲述的 “泥娃娃” 传说悄然重叠,后羿射日的神勇壮举竟能在江南水乡 “晒秋” 的习俗里窥见踪影。这些看似荒诞离奇的神话,与烟火人间

2025-06-25

《中国民间故事》:从山野村落到心灵故乡的叙事长卷
在煤油灯昏黄的光晕里,外婆用布满老茧的手轻摇蒲扇,将田螺姑娘的温柔、阿凡提的机敏、孟姜女的悲怆娓娓道来。翻开《中国民间故事》,那些沉睡在记忆深处的讲述瞬间苏醒 —— 原来这些从山野村落走来

2025-06-25

《中国古代神话故事》重读札记:那些超越时空的英雄叙事与民族性格密码
再次翻开泛黄的《中国古代神话故事》,书页间蒸腾而起的,不只是夸父追逐的烈日、精卫衔来的碎石,更是五千年岁月淬炼出的民族精神图谱。这些看似荒诞的英雄叙事,实则是华夏先民镌刻在集体记忆中的生存

2025-06-12

《中国古代神话故事》读后感:在神怪传说里读懂华夏文明的精神根系
翻开《中国古代神话故事》,那些跨越千年的奇幻叙事里,藏着华夏文明最原始的精神密码。从创世神话到英雄传说,从人神共生的混沌世界到天人合一的哲学雏形,每一则故事都是先民智慧的结晶,像根系般深扎在

2025-06-12

热门推荐

阅读排行

备案信息

备案号:皖ICP备2023010793号-2

友情链接
所有文章来源互联网,如有侵权联系删除。QQ:2140427459